经营调查

关于依安县土地规模经营的调查报告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2022-10-14 浏览:118 我要评论( )

依安县地处黑龙江省西北部,幅员面积3676平方公里,位于黑土层厚、有机质量高、光热条件好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和北纬四十七黄金奶源带的松嫩平原腹地,素以黑土粮仓绿色食品名城闻

依安县地处黑龙江省西北部,幅员面积3676平方公里,位于黑土层厚、有机质量高、光热条件好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和北纬四十七黄金奶源带的松嫩平原腹地,素以“黑土粮仓”“绿色食品名城”闻名。

多年来,依安县委县政府深入实施“两藏”战略,着力以打造“生态县、有机粮,建设高端食材供应大厨房”为目标,以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己任,以拓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途径,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土地流转实效,规模经营水平全面提升。

一、土地规模经营的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全县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24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5.0%;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330家,大机耕代耕主体200家,入社群众1.02万户,入股土地104.3万亩。

图1 全县土地规模经营面积比重图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提升土地规模经营领导力。县委县政府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充分认识粮食安全“国之大者”,牢牢扛起多种粮、种好粮的政治责任和底线思维,不断加大工作推进力度。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统筹规划领导小组,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察粮情、问粮事,从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到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从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到强调党政同责要真正见效,加快推进农业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积极对上争取政策,将耕地轮作试点、高标准农田建设、深松深翻补贴、农业保险金融支持等扶农惠农政策优先向土地规模经营地块倾斜。以太东乡为例,2019年以来,争取耕地轮作试点面积5.3万亩;裕民村被确定为2020年全国玉米绿色高质高效生产基地。2021年确立的1.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正在规划落实中。

二是培育新型主体,提升土地规模经营竞争力。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全县紧紧把握农业发展的历史机遇期,以秋整地为突破口,通过采取村情民意恳谈会推动、新兴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惠农政策倾斜拉动及产业基地联盟建设促动4项目措施,引导合作社通过统一订单、统一施肥、统一检测、统一管理、统一收购,把入社农户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经营,逐步形成以“农户为基础,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骨干,农业企业为龙头”的经营主体,探索出破解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家庭生产向规模经营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有效路径。

三是融合科技含量,提升土地规模经营支撑力。全县引进安装GDP导航系统机械代耕主体151个,整合动力机械1021台,播种机械481台,整地机械1200台/套,收获机械912台。依托中国一重农业机械服务公司、象屿农产、依安县山湾千万元农机合作社的机械力量,深翻深松深度30公分以上,采用重耙对角45°作业两遍,深耕16公分以上,实现了耕作从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到收获的全程机械化、精准化、科技化托管服务。

根据玉米大豆作物种类生产特点,采取110公分大垄双行或者大垄三行全新种植模式,玉米每公顷保苗株比65公分小垄多1.5万株,大豆每公顷保苗株比65公分小垄多10万株。

在中科院的指导下,构建黑土粮仓数字应用平台,通过“多光谱+高光谱+红外一体化”无人机遥感监测、北斗监管及导航数字监管、单品连片种植区管理分析系统等全域数字化系统,实时记录农机作业、作物生长,以及种子、农药、化肥等投入信息,建立每一块“黑土地”的动态数据库,为土地规模经营、数字赋能黑土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有机土地转化、精准农作、特色农业品牌等提供数字支撑。

四是加强垦地合作,提升土地规模经营持续力。农垦是现代农业的龙头航母,全县充分借鉴农垦先进生产力优势,聘请北安分公司专家团队提供技术支持,坚持归方连片原则,采取市场化“托管+分红”合作社市场订单模式,通过组织推动、垦地联动、企业带动、市场拉动、政策催动、服务促动等方式,持续推动土地连片流转、规模整合,在提高种植作物亩效益的同时,释放巨大土地规模优势。深刻改变了农民组织形式、种植技术模式、机械作业方式,加大了对全县土地规模经营种植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为家庭农场及周边农村提供全程高效的保姆式农机农艺服务。

五是聚焦产业项目,提升土地规模经营影响力。依托于全县资源优势,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成功签约落地了100.2亿元的北纬47绿色有机食品产业集群项目,带动县内及周边鲜食玉米生产、玉米淀粉加工、生物发酵工业链条发展,同时带动了上下游、左右岸包装、物流、仓储、销售、服务等配套链条协同发展,实现农产品加工向规模化、集聚化、有机化方向发展,更加有效带动了土地规模经营和有机土地转换。

象屿农产、鹏程生化、瑞雪糖业等11户龙头企业不断自主创新升级技术,在大力发展有机农产品加工业的同时,在生物制药、生物农业、生态有机、数字经济等领域深入探索,积极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加大农产品产销对接力度。1-5月全县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14.1亿元,增长14.6%。

围绕建设高端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基地,打好寒地黑土、绿色有机、非转基因三张牌,构建区域农产品标准化、标识化特色品牌,先后荣获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全国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地区、全省“好粮油”示范县、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国玉米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是持续推进规模经营,向优势要素资源要粮食。全县土地经营地块全部采用农垦系统先进的种植理念、种植标准和田间管理水平,通过品种与技术、农机与农艺、政策与保障、黑土保护与数字农业相结合,开展大豆、玉米高产模式攻关,既提高了农作物防涝和抗倒伏的能力,也提高了粮食产量。经测算,每公顷玉米可多产出1500公斤,大豆可多产出750公斤。玉米、大豆、水稻三大作物基本实现良种全覆盖和全程机械化,建成高标准农田125万亩,粮食产能保持在26亿斤以上,连续12年跻身全国产粮大县切实让“中国饭碗”装的更满、端的更牢、成色更足。

图2 全县粮食产量图

二是持续推进规模经营,向先进农机农艺要效率。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的契机,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械,通过机械化整地、机械深施肥、机械化播种、机械化收获等先进实用技术,加快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2021年,全县农机总动力74.8万千瓦,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7.7%,原来100个人一天才能种完的一公顷地,现在使用农机播种仅需1个小时,不仅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更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

 

图3、图4 玉米、大豆规模经营与常规经营效益对比图

三是持续推进规模经营,向新型经营主体要收入。土地规模经营变“零”为“整”,有效提升了农民组织化和土地组织化程度,不仅加强了三次产业融合,也带动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经测算,规模经营玉米亩均产1197斤(14个水)、大豆亩均产431斤,分别增产124斤和50斤,增收124元和160元;有机转换成功后,可实现优质优价,预计亩均增收600元以上。同时,通过土地规模经营,预计全县溢出土地7.5万亩,平均每村增加500亩,村集体可增收25万元;可释放劳动力1.4万余人。对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引导其进入工厂转变为产业人才,真正实现农民、村集体“双增收”。

图5 近五年全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图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民思想观念有待解放。部分农民对国家提倡适度土地规模经营政策认知上有偏差,担心土地流转后会失去土地承包经营权,有的农民还对承租人能否爱惜使用土地缺乏信任,不愿将自己家的地流转给别人。随着国家各项粮补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种地的负担有所减轻,即使自己不愿意种地,也选择将闲置土地交给别人代耕代播,从而享受国家惠农补贴,导致了土地流转不顺畅,实现大面积规模经营有困难。

二是企业运行机制有待完善。由于农业本身为传统产业,极易受自然因素和市场风险影响,投资成本高、周期长、收益低,大多数人不敢大规模进行合作社经营,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土地的规模流转。目前全县的大部分合作社仍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受技术不强、人才短缺、资金不足、管理制度不不健全等多种因素制约。规模不大,实力较弱,缺乏龙头合作社的带动引领作用,仍是目前全县推进规模经营工作的一项难点。

三是资金保障力度有待加强。将土地集中整合需要在道路、水利、设施等基础建设中投入大量资金,还有农机、农资、农技等运行成本,目前农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流转主体大多还处于起步阶段,资金周转不灵,也制约了农村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

四、对策建议

一是积极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要有针对性地向农民农户宣传土地流转及加入合作社的意义,从政策解读、组织形式、运行框架、希望潜力及资金收益等多方面宣传,引导其从“自给自足”的传统思想转变为“规模经营”与时俱进的思想中来。要树立村干部、村集体、村能人大户典型事例榜样,营造规模经营的良好氛围。制定有利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政策措施,鼓励支持农村有志青年、城镇工商业者、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土地流转、土地规模经营。

二是积极培育主体,增强发展动能。要积极培育家庭农产、农民合作社等新型规模经营主体,在技术、资金、政策、税收、营商环境和服务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鼓励种植大户、家庭农场通过转包、租赁等方式,承接农民流转的土地,扩大规模经营,特别是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开辟新的农业产业项目,用大项目和大企业搭建土地流转市场需求空间。

三是积极精准风控,提供金融保障。针对农业投资周期较长、投入较高、资金周转不灵的实际,加强与国有银行、邮政储蓄等金融系统合作力度,积极探索“政府基金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市场化运作”的订单质押融资模式,通过担保、贴息、建立风险补偿金等形式,有效解决新型规模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在规模经营主体上,一定要选用有一定资金周转和风险赔付能力的主体,构建高效稳定金融体系。

下一篇:疫情下,2022年餐饮业经营调查

上一篇:莒南县石莲子镇扎实推进生产经营单位调查摸底工作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浏览记录清空